周末去超市瞎逛,推着购物车在零食区磨磨蹭蹭,想着给家里备点下午饿了能垫肚子的东西。拿起一包看起来挺健康的 “谷物能量棒”,包装上印着 “无添加香精”“富含膳食纤维”,我还琢磨着这玩意儿挺适合当早餐,结果翻到背面配料表一瞅 —— 好家伙,第一位居然是白砂糖!当时我手就顿了,默默又给塞回货架,心里直犯嘀咕:这玩意儿吃了跟直接嚼糖块有啥区别啊?
说实话,以前我也压根不看配料表,觉得那一串密密麻麻的字,又绕又难认,谁耐烦费那劲。直到去年我妈体检,医生说她血糖有点偏高,让平时多注意控制糖分摄入,我才开始跟着操心。有次帮她买麦片,货架上那种袋装的、写着 “营养早餐” 的麦片,我随手拿了两袋,回家我妈拆开泡了一碗,尝了一口说:“这咋这么甜?跟喝糖水似的。” 我赶紧翻配料表,果不其然,第一位还是白砂糖,后面跟着麦芽糖浆、果葡糖浆,光糖相关的就占了仨位置,当时我就特懊恼,觉得自己这事儿办得太马虎。
你别说,后来我特意留意了一下,好多咱们常买的 “看似健康” 的食品,配料表第一位都是糖。就说那酸奶吧,有次我买了个 “风味发酵乳”,想着酸奶补钙又助消化,结果喝的时候觉得甜得齁嗓子,翻配料表一看,第一位是生牛乳,第二位立马就是白砂糖,还有什么乳清蛋白粉、果葡糖浆,合着我喝的不是酸奶,是加了奶味的糖水啊!自那以后,我再买酸奶,都得蹲在货架前翻半天,非得找着配料表第一位是生牛乳,后面没那么多糖的才行,有时候遇上那种配料表干净的,还得跟我妈显摆半天。
展开剩余53%我有个朋友更逗,她特爱吃饼干,尤其是那种酥酥脆脆的黄油饼干。前段时间她总说自己长痘,还觉得没精神,我让她看看平时吃的饼干配料表,她拿出来一看,第一位是小麦粉,第二位就是白砂糖,后面还有人造奶油、麦芽糊精。我跟她说:“你这天天吃,糖分摄入也太高了,不长痘才怪。” 她当时还不信,说 “就吃几片能有啥事儿”,结果停了俩礼拜没吃,痘痘还真少了点,现在她买零食也学会先看配料表了,还总跟我吐槽 “以前真是瞎吃,怪不得身体不舒服”。
其实吧,我也不是说配料表第一位是糖的食品就完全不能碰,毕竟谁还没个嘴馋的时候。就像我偶尔也会买包话梅、买袋巧克力,知道里面糖多,但控制着少吃点,解解馋也没啥。可要是天天吃,顿顿吃,比如把那种糖在第一位的谷物脆当早餐,把糖在第一位的果丹皮当零食,那长期下来,糖分摄入肯定超标。我之前看科普说,配料表是按成分含量从高到低排的,第一位是糖,就说明这玩意儿里糖的含量比其他成分都高,吃多了不仅容易长胖,对牙齿、血糖都没好处,尤其是家里有老人小孩的,更得注意。
还有些商家特鸡贼,包装上写着 “低糖”“轻负担”,结果你一翻配料表,第一位还是白砂糖,只不过换了个说法,比如 “结晶果糖”“蔗糖”,其实本质上都是糖。我上次就差点被一款 “低糖燕麦片” 忽悠了,包装上画着大片的水果和燕麦,写着 “每 100 克仅含 5 克糖”,结果仔细一看配料表,第一位是燕麦片,第二位就是结晶果糖,后面还有葡萄糖浆,合着那 “低糖” 是骗人的,还好我多看了一眼。
现在我买东西,不管是零食还是日用品,都养成了先翻配料表的习惯,尤其是吃的,第一眼就看第一位是啥。有时候在超市碰到阿姨叔叔买东西,还会忍不住提醒一句 “您看看配料表,要是第一位是糖,就少买点给孩子吃”,虽然人家可能觉得我多管闲事,但我总觉得,多提醒一句没坏处。
你们平时买吃的会看配料表不?有没有踩过那种 “包装健康,配料表第一位是糖” 的坑?比如买过啥以为很健康网络平台配资,结果糖分超标的东西?评论区跟我唠唠,咱互相避避坑,省得以后再买错!
发布于:黑龙江省九鼎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